割包皮不一定愈早愈好 醫生:手術槍割包皮可避縫針痛楚
發布時間: 2018/07/30 13:09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2
「媽媽,為何我的JJ頭是尖尖的,但我在學校去廁所見到有同學的JJ頭是大一些、圓一些?」若孩子不說,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,年僅五、六歲的小男生,也察覺到小陰莖的變化,只是他們未必懂得這就是割包皮之別。家長繼而會問:我的兒子需否割包皮?幾多歲要割呢?
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,如男童曾包皮發炎,特別是有尿道炎,割包皮可減低其尿道感染機會達數倍,報告亦指割包皮可減低傳染愛滋病和性病的機會。
香港雖不像一些宗教國家要為每名初生男嬰行「割禮」,但不少港爸港媽也很緊張要替兒子盡早割包皮。其實割包皮並不一定是愈早愈好,只有兩、三歲的男童,可能因為手術後太驚太痛,又聽不明醫護人員解釋,術後一直忍尿不肯小解,要插尿管放尿便更辛苦。
但待至青春期或成年才割包皮,屆時尿道口會否因為包炎長年反覆發炎而收窄,造成更大影響,也是關鍵。而且,青少年會有陰莖勃起的生理反應,術後可能會因為陰莖充血而出現併發症。
割包皮手術是要將過長的包皮切走,讓俗稱「龜頭」的陰莖頭可外露,雖屬可即日出院的小手術,但無疑也是男人最痛。長久以來,術後最原始的保護傷口方法是為陰莖戴上紙杯仔,至今公立醫院仍採用。
隨着醫學科技進步,目前一些術後護理產品,如液體膠布,即在傷口縫針處塗上如白膠漿的膠水,形成保護層,則可免傷口沾水和刮傷,舒適一點。
至於手術方法,除了傳統醫生開刀切除縫針外,也有如痔瘡槍的手術槍可用,只要將手術槍套著陰莖,量度好合適呎吋,按掣一啪,便可同時切掉過長的包皮並在傷口上釘,不用慢慢縫針。另外亦有如指環的割包皮輔助儀,病人陰莖套環7至10日後,傷口完全康復,那個環便會脫下。
這兩種方法雖很快捷,但陰莖在術後要戴住環或釘著硬釘,也會衍生刮傷或縫釘甩脫的問題,不及傳統手術「度身訂造」般理想。然而,如世衛般大規模替非洲男性割包皮,用手術槍卻是個又快又平的手術方法。
【更多兒童健康報道】
【延伸閱讀】10個孩子4個長出雙排牙 牙醫:乳齒7歲未脫落或需拔掉
撰文 : 張承德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